欢迎您访问,我们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新闻动态
抗微生物耐药,中医药在行动
来源:耐药监测室 | 作者:蒲俏虹 | 发布时间: 2024-12-12 | 25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微生物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可以轻松治疗的感染变得棘手,甚至产生“超级耐药细菌”,导致目前的医疗手段束手无措。

 

 

中医药应用的悠久历史与独特优势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手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底蕴,为我们提供了抗微生物耐药的新途径。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频率,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中医药抗微生物耐药的应用及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中医药在抗微生物耐药方面的有效性。例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等中药材及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复方银黄口服液、清开灵、双黄连等中成药,经过临床及实验室观察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的中药,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能够破坏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恢复抗生素的疗效;一些中药复方如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也已被证实对耐药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我所耐药监测室彭拓华主任及其科研团队依托“岭南中药抗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系统的抗菌及抗病毒效果评价体系,致力于抗病原微生物研究,积极拓展岭南中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2022年,团队发现鬼针草或鬼针草提取物在具较低细胞毒性的同时,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或者治疗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这一成果于2023年8月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023年团队发现鸡矢藤或鸡矢藤提取物单独或者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庆大霉素的用量,降低其毒副反应这一成果于2024年12月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中医药抗微生物耐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中医药认识的加深,中医药在抗微生物耐药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宝贵资源,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微生物耐药问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文:蒲俏虹(耐药监测室)

专业审核:彭拓华